233网校 233考研

2022考研政治马原物质及其存在形态考点汇总

作者:233网校-LLY 2021-06-28 15:12:26 字号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2.哲学划分

(1)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是世界是否能被认识、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存在和思维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

(3)世界是怎样存在

是用怎样的观点看世界、内部矛盾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4)社会历史观

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唯物主义与辨证法要统一起来

(二)物质

1.物质和物质范畴

(1)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过程。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共同点: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作了初步概括,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对物质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特点是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主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共性、唯一特性,将哲学物质和自然科学物质联系又区别,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找绝对。从暂时发现永恒。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与物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所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再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特点。时间表示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表示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可分割,且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3)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了社会与自然的区别与联系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社会生活再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233网校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