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五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企业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掌握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结构分析、企业各类人员比例关系分析、人力资源个体与整体优化配置及其配置效率分析的方法。
【知识要求】
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从企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源配置是指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企业内各个部门实际投入和占用的劳动力总量。企业的生产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将其改变为物质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任何一种产品或劳务都是劳动者共同协作的劳动成果,凝结着一定比例的不同性质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①,任何社会都必须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根据这一经济学原理,也可以按照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将其劳动活动分为:①工艺性劳动,即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劳动活动;②辅助性劳动,即为了保证工艺性劳动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劳动活动;③技术和管理性劳动,即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组织、经营、统计、计量、检验、信息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活动。正是这三类不同性质的劳动,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和运行。而这些劳动活动正是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由不同类别的员工,按照一定比例提供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不仅要从总量上重视人力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还要特别关注各类员工数量和质量结构的优化配置,处理好企业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实现企业各类员工的合理布局。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可按不同标志对其做出区分,从配置的方式上看.可以将其区分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②;从配置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数量配置与质量配置;从配置的成分上看,可以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与结构配置;从配置的范围上看,可以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个体配置与整体配置。
个体配置是在工作岗位分析和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上,实现员工与岗位的优化配置。它一方面是以事为中心,为事择人。另一方面以人为中心.经过认真的测量评定,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整体配置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达到企业的总体要求,实现人力与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从而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可分为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层次。素质一词.从狭义上看,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方面的特征。而本文所涉及的“素质”,是特指企业员工在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养和特质。个体素质是指单个员工的年龄、性别、体质、性格、智力、品德等方面的特征。整体素质是指构成某一组织(如企业、部门、科室或班组)员工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素养和特质。
总而言之,从企业生产经营运营活动的整体要求来看,不但要构建一个以科学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实现人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依据“能位匹配”的基本原理,研究并解决好员工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从质量和数量上,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实现最优化的报考配置。
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归宿,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与岗位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自身开发的程度,也影响到其他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资产资源如资本、地产、设备、材料等)合理利用的程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各类资源整体配置的效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是围绕“人力资源配置”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人力资源规划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从总量及其结构上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
人员招募、选拔和录用是根据人员招聘计划和工作岗位说明书的要求,采用笔试、面试、心理素质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全面测评,通过初选、精选和终选,从而实现员工个人与工作岗位的匹配,企业各类员工的招聘过程其实质就是实现人力资源个体和整体优化配置的过程。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满足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的活动过程。企业员工培训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子系统,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它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任用、员工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它是企业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创造智力资本并赢得智力资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的全过程来看,它试图从员工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方面,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有效配置奠定了基础。
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组织的综合素质、态度行为和工作业绩的全面监测分析与考核评定,不断激励员工,改善组织行为,提高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从员工绩效管理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最终成果来看,它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个体、整体配置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障。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之间合理、优化和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三、企业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
个体配置实质上就是要实现员工个体素质与岗位要求在质与量上的统一性。一般来说,员工个体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年龄。员工劳动效率的高低与他们的年龄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这是因为人的智力和体力状况受到年龄的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力和智力也有一个增长、稳定和衰减的过程。一般来说,30岁左右的员工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工作效率最高。企业各类员工过于老化或低龄化都会对生产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企业应根据岗位、工种的特点,合理规定员工年龄的适合范围。
2.性别。员工的性别不同,其生理特点和劳动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妇女的体力较男子弱。以成年人来比较,衡量身体发育的三大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女性都低于男性。因此,从体力上看,男性更适于从事体力劳动。由于妇女生理上的各种特点,特别是在劳动年龄内要经过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四个阶段,使她们的劳动能力受到以下影响:①女员工的体力作业能力较低,不适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例如,搬运、大型铸件的翻砂、司炉等。②女员工对劳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宜从事劳动环境恶劣的工作,例如,井下开采,野外作业,高温、低寒等工作。③由于做同等劳动强度工作时.女子较男子呼吸频率快,所以在有毒的工作环境中,她们吸进的毒物也较多。这决定了女职工,特别是在孕期,不宜从事有毒环境的工作。④女员工不宜从事过度紧张而劳累的机械流水作业。高度的精神紧张、呼吸加快、缺氧、供血不足等问题更易使员工身心受到损伤,造成事故或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女员工的耐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比男子强,他们更适于从事有这方面要求的工作。特别是妇女从小就能很快地习惯种种复杂动作。她们比较容易学会要求准确的手部运动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某些体力活动。这使得她们在纺织、缝纫等类企业,特别是新兴电子企业承担了相当大比重的工作。
3.体质。人员体质是指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员工体质的强弱,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应从具体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出发,根据各类工作岗位的特点,对上岗员工的体质提出具体要求。衡量体质的主要指标有:①体格。如身高、体重、胸围、臂长等,它反映了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状况。②体力。人体活动时所能付出的力量,如握力、拉力、耐力等。③感觉力和知觉力。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深入的结果是知觉,它是反映客观事物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客观事物个别特性在人脑中起反应时,如甲工件放在眼前,人的视觉可反映出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也会产生某种反应,它们的总和,更整体化更复杂化,便形成了人们的知觉。人们的感觉力的差异会引起知觉的差异。人员感知力的差异会对工作产生不同的效应。因此,企业应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对上岗员工的视力、听力等指标做出具体规定。
4.性格。性格是人们对外界的人和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一个人较稳定对现实存在事物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如: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懦弱,公允与自私,慷慨陈词与沉默寡言等表现。人的性格是在一个人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每个人的成长条件环境不同,他所形成的性格也会具有不同的特征。性格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特色”“标记”“特点”。性格是人格即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格是个性心理的特征,亦称个性。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重要和相当稳定持久的、倾向性本质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的总和。人格是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逐步形成的。人格在人的幼年时期逐渐发展成形。到了成年,人格就已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和统一性。所以,它所表现的是个人的独特风格,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特点又是可以改变的。性格是人的主要个性特点的集中表现(即所谓心理风格),性格通过人对待事物的倾向性态度、意志、活动、言语、外貌等方面表现出来。性格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对个人性格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探索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性格与个性的其他方面如气质、爱好、兴趣、能力等的互相影响,性格与心理过程的关系等。性格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对现实的态度。即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个性倾向。②性格的意志特征。即人在对自己行为进行自觉调节方面的个人特点。③性格的情绪特征。它包括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等方面。④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过程方面的个体差异。以上特征构成了一个人的复杂的性格结构。在人的个体活动中,它们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人的个性行为。性格和气质有密切的关系。气质指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惯性、心理反应。它是人的具有典型性和稳定性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的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早期的心理学家对人的气质进行过深入研究,通常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①急躁型。这种类型的人外倾性明显,情感强烈易发火.对事物敏感行动敏捷。②活泼型。这种类型的人多情善感,具有外倾性,对事物较敏感,反应迅速但不过分强烈,感情有较大的适应性。③稳重型。这种类取的人内倾性明显,兴奋速度慢但较持久,有较好的抑制力。行动比较稳重,毅力较强。④胶滞型。这种类型的人内倾性严重,抑制力过大,反应速度慢,行动迟缓,稳定性高。这四类气质是典型人的表现。具体到每个人,多是以一种气质为主,兼有其他类型的表现。一般来说。急躁型的人一般果断刚毅,有时表现鲁莽;活泼型的人一般开朗直爽,有时过分敏感:稳重型的人一般坚韧顽强,有时表现顽固;胶滞型的人做事优柔寡断.可一旦下了决心往往又能持之以恒。因此,在实现员工个体配置时,应考虑员工个人的性格对工作的影响。例如,人事心理学专家认为人力资源或财务部门所属岗位,应当安排稳重型和胶滞型的人员。而销售部门应安排稳重型和活泼型的人员。目前测量人的性格、气质等特征,虽然没有绝对准确的方法,但在员工的招募选拔以及使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分析研究员工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的心理特征,并逐步摸索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能够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员工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决定各个岗位员工的取舍,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重要报考及时推送,阅读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