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本章思维框架图】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含义 |
物质资料生产: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 |
基本要素 |
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最基本的要素),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1)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 (2)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生产力变化→ |
生产关系→ |
上层建筑 |
生产力的构成: 物的要素 |
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 |
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
|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落后陈旧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超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总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推动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 |
(三)社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不管人们能否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2、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经济规律的类型:
(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各个共有):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几个共有):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
(3)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一个特有):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 |
|
含义 |
(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
变革 |
1、根本原因: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3、表现: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它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
演化 |
1、原始社会制度 |
2、奴隶社会制度 |
|
3、封建社会制度 |
|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1)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 ①18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②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为生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③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社会生产的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也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 |
|
5、社会主义制度 |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 |
内容 |
含义 |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
基本特征 |
(1)最基本的经济特征:自给自足。 (2)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发展缓慢,整个社会生产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的境况。 |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 |
内容 |
含义 |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
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
经济条件: (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根本条件 |
阶段 |
1、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不同的消费需要。 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市场规模狭小,市场体系也不完善,市场机制还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
2、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资本从封闭的国内市场走向开放的国际市场,市场体系日趋复杂,市场机制日益完 ,市场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条件已经具备。 |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1、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1)狭义的市场:有形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2)广义的市场: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2、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 |
内容 |
含义 |
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
构成 |
(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最终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资金(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 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关系: (1)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市场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依据,要素市场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商品市场服务的。商品交换是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商品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物质资源交易和配置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内容。 (2)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着商品市场的发展。 ①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②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
功能 |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具有的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2)经济联系功能。 (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 |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
|
区别 |
(1)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2)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
联系 |
(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
六、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1、社会资源总是具有稀缺性。
2、人们需要对既定的人力、物理、财力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作出选择,以保证稀缺的资源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组合,分配给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者,获得最优的效率。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计划配置方式: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
计划方式:(1)指令性计划;(2)指导性计划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3)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并贯穿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
2、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1)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2)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3)两种基本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体制的基本功能:把有限的社会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以满足人们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本章经典真题】
1、【2021】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
A. 社会生产力水平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C. 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D. 国家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2、【2019】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 )
A. 私有制产生
B. 科技进步
C. 国家产生
D. 社会分工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3、【2018】下列属于市场体系基本功能的有( )
A. 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B.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C. 社会评价功能
D. 经济联系功能
E. 调控宏观经济功能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②经济联系功能;③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④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⑤社会评价功能。
4、【2019】关于经济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有( )
A. 经济规律的产生都需要以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
B.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人们可以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D. 经济规律不会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E. 在特定条件下,经济规律可以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参考答案:BCDE
参考解析: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5、【2019】规定了一国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的是( )
A.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B. 经济制度的性质
C.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D. 历史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了一国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