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川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临考提分题七

一、判断题
1.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3.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4.皮亚杰理论的缺憾是太过思辩,缺少量化的实验证据。(√)
5.传统的智力理论一般都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6.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7.概念和分类是构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8.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9.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儿童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具备就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1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
12.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学费(×)
1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需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4.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16.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17.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8.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9.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20.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
21.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22.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23.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24.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5.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233网校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