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经济师金融

2016年初级金融第二章核心考点

来源:233网校  2016年9月28日

T小
摘要2016年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第二章核心考点为识别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辨别现代信用的形式,理解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理解利息的性质,总结利息的种类,分析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内容,掌握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2016年初级经济师高端班、VIP班级全面热招,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密训锁分,保障一次过关!立即报名>>>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知识框架】

7.png

【考试大纲】

识别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辨别现代信用的形式,理解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理解利息的性质,总结利息的种类,分析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内容,掌握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要点详解】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概述

1.信用的含义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资金借贷行为。

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方支付给贷方一定利息。

信用活动中所形成的借贷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例2.1】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行为。

A.贷款

B.偿还

C.支付

D.资金借贷

【答案】D

【解析】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资金借贷行为。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方支付给贷方一定利息。

2.信用的特征

信用的特征有:①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②信用具有债务偿还性和债权收益性;③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借贷关系特征的表现形式就是信用形式。按照在借贷关系中借方与贷方的不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租赁信用等。

1.商业信用

(1)含义

商品信用是企业单位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包括赊销赊购、分期付款、预付货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2)特点

①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②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3)局限性

①规模上和数量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最高限度只能是工商企业现有资本的使用,数量有限。

②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只能向商品直接需求者提供信用,或者需求者向供给者预付货款,方向不可能相反。

③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企业之间在发生商业信用时需要了解相互之间的信用能力。

④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只适用于短期借贷。

(4)工具的类型

商业信用有期票和汇票两种类型。

2.银行信用

(1)含义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特点

①银行是银行信用的主要债权人,债权人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②单一货币资本是银行信用的客体。这一特点使得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数量上和方向上的限制。

③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

④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不完全一致。

(3)工具的类型

银行信用工具有银行券、支票和金融债券三种类型。

【例2.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

A.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货币资本

B.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

C.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银行

D.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数量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E.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一致

【答案】ABD

【解析】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①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②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得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数量上和方向上的限制。③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由于银行与社会发生广泛的信用关系,利用社会资金能力强,具有众多的机构和较高的稳定性和信誉,相比商业信用大大提高了信用能力和作用范围。④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不完全一致。

3.国家信用

(1)含义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2)特殊作用

①国家信用是调剂政府收支短期不平衡的手段。一国财政收支在财政年度内,常会因先支后收而发生暂时的不平衡,这样就可以借发行国库券这种短期债券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

②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国家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较大的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赤字,不得不经常发行国债。

③国家信用是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发行各种长期和短期债券,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3)工具的类型

国家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类型。

4.消费信用

(1)含义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需要的信用。现代经济中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息息相关。消费信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包括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2)积极作用

①启动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拓展银行的经营空间,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③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新产品的推销、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缺陷

使消费者提前动用未来的收入,在一定条件下,这会导致消费需求过高,加剧供需矛盾,制造虚假繁荣,其过度膨胀必然推动通货膨胀。因此,应对消费信用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引导。

(4)工具

消费信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就是信用卡。信用卡的基本功能有:转账结算、储蓄、汇兑、消费贷款等。

5.国际信用

(1)含义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

(2)形式

①国际商业信用。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国际商业信用的形式有:延期付款、补偿贸易和来料加工。

②国际银行信用。是指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是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银行对出口贸易所提供的信贷。主要的形式有: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③国际间政府信用。是指国家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一般由政府和财政部门进行借贷,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条件较优惠,具有友好往来的性质,但个别附有政治条件。

④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指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一般期限较长,利率较低,条件优惠,但审查较严格。一般用于成员国弥补暂时性国际收支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开发。

6.租赁信用

(1)含义

租赁信用是通过出租固定资产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在物品出租期间,物品所有权仍归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有使用权。租金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利息。租赁期满承租人可以继续租赁,或归还所租设备,或作价购买所租设备。

(2)形式

①金融租赁,是一种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租赁形式。其做法是先由承租人选好所需机器设备,由租赁公司出资购买,并出租给承租人。

②经营租赁,是一种以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经营租赁是一种由出租人提供维修、保养、管理服务、可撤销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形式。

③杠杆租赁,是一种投资和信贷相结合的租赁形式。其做法是:出租人自己承担20%~40%资金,其余部分向银行借入,将购买的设备租给承租人,出租人以出租的设备和租金作担保向银行取得借款。

三、信用工具

1.含义

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力的凭证。信用工具是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一般需注明交易金额及偿还债务的具体条件。

2.分类

随着信用关系和信用形式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信用工具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信用工具的类型如表2-1所示。

表2-1  信用工具的分类

依据

类型

说明

按信用工具的性质

债券凭证

债权凭证代表持有人即债权人对发行人即债务人的债权。可以在约定期限要求还本付息,故债权凭证也称为约定证券,有国库券、公司债券、支票、汇票等

所有权凭证

所有权凭证代表持有人即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持有人分享企业盈利也承担风险,又称权益证券,只有股票一种

按期限

短期信用工具

通常指期限一年以下的信用工具。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及旅行支票等

长期信用工具

通常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信用工具,包括股票和中长期债券等

按信用工具发行者的性质

直接信用工具

直接信用就是资金短缺单位(非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盈余单位直接融通货币资金的信用形式

间接信用工具

间接信用指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证券投资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短缺单位手中的信用形式

按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

基础性

信用工具

是指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信用关系的合法凭证,如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

衍生性

信用工具

衍生性信用工具是在基础性信用工具之上派生出来的可交易凭证,如各种金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等

四、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1.社会信用体系

(1)社会信用体系的含义及目的

社会信用体系,是与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机构、监管体制、技术手段、交易工具的总和。

建立一个适应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一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目的。

(2)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2003年,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具体承担这方面的工作。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信用信息记录和传播机制,把失信者个体问的矛盾转化为失信者与全社会的矛盾,依靠市场经济内生的力量,实现社会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要建立起这种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包含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法律制度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及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等系列内容。

2.社会征信体系

(1)征信

①含义

征信是指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②形式

征信活动主要有四种形式:个人信用调查、企业资信调查、资信评级和商业市场调查。

③特点

征信活动具有独立性、信息性、公正性、时效性等特点。

(2)征信系统

①含义

征信体系指的是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和报告制度,它是建立有效信用体系极为关键的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信贷市场信息共享程度,降低贷款机构收集信息的成本,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

②意义

a.企业和个人征信应当成为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支柱之一。专业化的征信机构对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对其信用等级进行科学、准确的评定,将为商业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提供有力的保证。

b.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将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消费的持续健康增长,改善经济结构。

(3)征信机构

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即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它包括信用信息登记机构、信用调查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分公司。实践中出现的征信机构主要有:消费信用调查机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调查机构、市场调查机构、信用管理资信机构等。

(4)信用监管

①含义

征信监管就是指政府对征信业的监督管理。征信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及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等都有密切联系,其重要作用和机构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国家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

②范围和内容

从各国征信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征信监管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

a.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这是监管的基本内容。

b.经营合规性监管。主要包括征信数据采集、披露程序和手段的合规性,对采用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手段采集和使用数据的行为进行处罚。

c.对征信信息安全性的监管。世界各国都把征信信息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管理范围,对征信机构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征信数据的跨国流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d.对征信信息真实性问题引起的纠纷进行行政裁决。

③必要性

信用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a.征信业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来保证公众利益和国家经济信息安全;

b.征信业是一个需要社会公信力的行业,信誉是征信业的生命,需要政府有效监管规范征信业的行为,以确保征信业的社会公信力;

c.征信业是一个需要有一定条件和门槛的行业,需要政府对其开办条件和资质进行认定;

d.征信业是一个必须保护适度竞争的行业,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征信机构的过多、过滥会导致信息分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免费下载233网校APP 163万人次下载,更多考试报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