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结构特征(三)
(2)基层
①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下基层,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②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在冰冻、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特重、重交通的下基层。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以及中、轻交通的基层。热拌沥青碎石宜用于重交通及以上道路的基层;级配碎石可用于中、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及轻交通道路的基层;级配砾石可用于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

【模拟题】
城镇道路基层材料主要根据( )选用。
A.道路交通等级B.地基容许承载力C.传递荷载能力
D.路基抗冲刷能力E.材料供应能力
【答案】AD
③常用的基层材料:
a.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所用的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等)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b.级配型材料:
级配型材料基层包括级配砂砾与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作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 下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用作上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
(3)面层
①高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③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模拟题】
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的是( )。
A.垫层B.基层C.面层D.底基层
【答案】C
④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a.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按空隙率大小将沥青混合料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三大类。密级配,又可分粗级配型(AC—C)和细级配型(AC—F),空隙率3%~6%。AC型混合料以及骨架型混合料SMA均属于密级配混合料。热拌沥青碎石(AM)是一种半开级配混合料,空隙率8%~15%;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18%~23%。
2025年教材变化点
b.温拌沥青面层:
温拌沥青是一种在比同等“热拌沥青”(HMA)温度低20~40℃的温度下生产和施工的沥青。
温拌沥青混凝土是通过在混合前向沥青粘合剂中添加沸石、氧化蜡、沥青乳液,甚至是水来生产的。这可以显著降低拌合和铺设温度,进而降低石油资源的消耗,释放更少的二氧化碳、气溶胶和蒸汽。施工时可在较低温度摊铺,路面可以更快放行;施工季节放宽,尤其适用于较冷的地区。——2024年考核过选择题,2025年弱化
c.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以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井周冷补。
d.沥青贯入式面层(略)
e.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其集料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厚度相匹配。
⑥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贫混凝土基层弯拉强度大于 1.5MPa 时,应设置与面层相对应的横向缩缝,一次摊铺宽度大于7.5m 时,应设置横向(纵向)缩缝。
2025年教材变化点

(2)基层
①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荷载传递能力。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垫层、基层以及面层。
1)结构特点
(1)垫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垫层选用的材料和作用参见本书1.1.2中1.1)(1)的相关内容。
【模拟题】
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沥青路面使用指标的是( )。
A.透水性B.平整度C.变形量D.承载能力
【答案】C

(3)面层路面使用指标
具体指标包括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水稳定性、噪声量。 2025年新增
近年我国城市开始修筑降噪排水路面,以提升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减少城市交通噪声。降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组合既满足沥青路面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和平整密实等路用功能,又实现了城市道路排水降噪功能。
【模拟题】
路面基层的性能指标包括( )。
A.强度B.扩散荷载的能力C.水稳定性
D.抗滑E.低噪
【答案】ABC
2)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性能要求
(2)基层性能主要指标
①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②不透水性好。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