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考点

来源:233网校  2016年12月15日

T小
摘要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考点财政政策的含义、功能、目标等知识点供大家复习。

1、货币需求的定义: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派生需求。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
货币需求量的定义:货币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掌握)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即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

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掌握)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接受了剑桥学派观点,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既在于交换、又在于货币也是财富;货币数量说是货币需求理论,不是产出、货币收或者物价水平的理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四个:
①财富总额
②财富构成
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④其他因素

4、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5、货币均衡的含义(掌握)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报考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如下特征:
①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②货币均衡是一个报考过程;
③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6、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掌握)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广义货币量,其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属于潜在的货币

7、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①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掌握)
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 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②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掌握)
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8、货币失衡的含义

总量性货币失衡

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结构性货币失衡

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结构性货币失衡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9、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各种定义的共同点: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通货膨胀的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10、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包括过度的现金发放和过度的信用供给。
②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③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财政原因:政府原因近使过度供给货币的情况有两种: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部门在执行国家财政预算过程中,因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而导致的财政收不抵支的状况;
赤字财政,指政府在做财政预算时,把支出打高,留出收入缺口,形成预算赤字。

相关推荐: 2017年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精编

考试试题: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章节练习

233网校提醒您:告别盲目备考,名师为你讲解90%必考点,点击进入>>

免费下载233网校APP 163万人次下载,更多考试报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