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级银行 取证班
解读2021银行教材考点,名师系统辅导,直达取证

免费试学
购课优惠

新用户送1200元大礼包!

我国银行监管的历史,银行监管的四个层次,我国当前银行监管的框架

一、我国银行监管的历史
1984年以来,我国银行监管治理随着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和监管重点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演化,其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一)初步确立阶段(1984-1993年)
这一时期,银行监管运行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监管职责配置的部门化;二是监管运行机制的概念尚未提出。
(二)探索成形阶段(1994-1997年)
初步形成了机构监管的组织架构。一是监管手段进一步丰富,增加了非现场监管,并注意与现场检查的配合运用;二是各相关部门独立行使处罚权的状况没有改变,且职责进一步增大,“部门执法”的局面凸显;三是在制度设计上已经开始部分涉及到权责分配、激励约束和再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三)改革调整阶段(1998--2003年)

这一阶段,监管运行机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个法人金融机构由多个部门分割监管的格局,按照内外一致、全程监管的原则,集中履行对银行业日常监管职责。二是对主要银行业机构实行了管、监在部门问的职责分离,把制定监管政策、行政管理与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职责分开,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三是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协调、再监督部门,监管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突出。

(四)形成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

银监会成立后,明确提出了四个监管理念、四大监管目标以及六条良好监管标准,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完善监管治理,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监管治理有效性,加速银行监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权威性,监管治理得到完善,银行监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银行监管的四个层次
(一)银行自我监管
(二)外部监管
(三)行业自律
(四)市场约束

三、我国当前银行监管的框架
完善的审慎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审慎全面的监管规则;二是行之有效的监管工具;三是科学合理的监管组织体系。

(一)我国的银行监管规则

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4个层次构成,法律、行政法规是基础和主干,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实际监管工作中的依据和准绳。                     

(二)我国的银行监管工具

我国传统的监管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拨备覆盖率、风险集中度、不良资产率,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发布的背景下,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4月27日公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陆续引入或更新了资本、拨备、流动性、杠杆率等银行监管工具。

上一节2/2下一节
(责任编辑:233网校)